b3  

專門研究地瓜的學者,寫了這本有關地瓜歷史的書。

 

※歷史久遠、缺糧時代的重要物資

似乎從新石器時代就有地瓜,當初從大陸傳到台灣是為了"震災",

因為種稻米時間太久,種地瓜比較快可吃得到,而且作成"地瓜簽"(切成細片曬去一些水份),可以存放更久的時間,

但是,說也奇怪,種米的吃的地瓜比種茶的更多,反而茶農吃的米比較多,並不是茶農比較有錢,而是茶農位於不產"薯簽"的北部,所以吃不多!

很多糧荒時代的解決之道都是"廣種地瓜"!但當時選種的依據是澱粉量


※台灣地瓜品種與歷史發展

1914~1918從島內外(甚至到日本、爪哇、婆羅洲、美國)170多個品種中,選了11個優良的加以推廣

台灣地瓜的品種改良以1922年(日本時代)為分水嶺,之前是品種調查和選種,之後才是交配育種,1922~1944共育成33種(台農1號~台農33號),而且都是混血兒,

1930年意外開始流行的"嘉義種"是被順手牽羊出來的品種,原此薯種品質不佳,沒被嘉義試驗支所選中推廣,但因"產量高"而被"拿出去",廣為種植!

戰後蕃薯的"黃金歲月"是因為"養殖業"盛行。

現在市面上的主流是台農57號(黃蕃薯)和66號(紅心蕃薯)

黃蕃薯口感桑,生育其較長要5個月,適合4~10月種;紅蕃薯口感濕潤,全年可種,產期3~4月就可收

 

※吃地瓜禁忌

原來地瓜不能和石榴一起吃,解藥是韭菜汁

 

※地瓜酒

要挑澱粉高、水份低的品種!

 

※心得

因為地瓜真得是有夠多品種,最好政府單位可以出一本地瓜圖鑑,像日本時代那樣有葉子正反面、地瓜樣子一起的照片,比較容易讓人辨識,自己已經種很多種地瓜了,但看了書才知道地瓜種類遠比所知的多太多太多!也很好奇地瓜"育種"是怎麼個育法? 可以變成一個"固定種"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活菜菜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