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跟你們說啊! 如果沒吃過金門小芋頭別跟我說你是"饕客"!真是太太太太太太太令人感動的味道!下面這張左邊整顆粉紫色比較小的就是金門小芋頭(品種應是:烈嶼檳榔心芋)

IMAG3133.jpg  

外觀的比較:(小顆的才是烈嶼檳榔心芋)

IMAG3132.jpg  

右邊應該也是檳榔心芋的一種,不過口感就沒有金門小芋頭這麼"綿"、"香",它可以綿到有點接近熬煮過的芋頭湯裡的芋頭,快要入口即化,香味則濃重到以為是加了"香精"芋頭,深紫色的芋頭纖維不重所以可以很綿....不用削皮、直接蒸來吃,吃時手指輕搓皮就掉了,連鹽巴都不用就非常美味!

這是今年1月去金門參加路跑時帶回來的"戰利品",因為網上流傳:金門小芋頭有多好吃多好吃....所以雖然很重我還是扛了回來,重點是扛回來之後我一顆都捨不得吃,全都留下來"種"!關於種芋頭可以先參考:搞不清楚方向的芋頭(上)搞不清楚方向的芋頭(下)

檳榔心芋的特色就是葉子正中間有一個"黑點點",檳榔心芋有四品種:金門檳榔心芋、高雄檳榔心芋、烈嶼檳榔心芋、大陸福建檳榔心芋,其中以烈嶼檳榔芋最富盛名。它口感絕佳,濃香酥鬆,最大的特點是母芋子芋都香酥鬆軟。「檳榔心芋」也稱為「檳榔芋」,是因為球莖內部散佈紫紅色的筋絡(即微管束),很像檳榔果實的剖面,因此得名。

這次三月種下的芋頭,到九月初...大約半年就被我採收了,不敢再放,因為它的葉子都枯黃不見了,怕再放下去可能蟲比我先把它"吃光光",不過挖出來時發現它的"根"還沒消,查了一下應該要"消根"才是真正熟透的芋頭,不過反正有"頭"就好,根可以用剪刀剪掉!採的時後要切"上面一點,不然會像我一樣砍到部份的芋頭,見下圖:

DSC03971.JPG

DSC03970.JPG

芋葉柄較嫩處就是所謂的"芋懐"(芋梗),用刀輕撥上方就可以整片把外面較老的皮撕掉,中間的心可以清炒、蒸都好吃!

DSC03969.JPG

像下面這樣葉子開始"黑黑"爛掉,就是芋頭開始變大要常注意覆土!

DSC03973.JPG

 

不過,懶人也是會有芋頭吃啦,只是小顆一點點(都凸在土上了)

 

DSC03974.JPG

 

 

 

DSC03975.JPG

種的時後胖胖的那一頭朝上的話,中間的芋頭不大顆,但是四周會有比較多顆"小芋頭"可吃!

DSC03976.JPG

下面這張就是之前po過胖胖的那一頭朝上種在土裡的照片!

DSC01540

太小顆的就挖起來當"芋種"(放在綠盤子裡的),比較大一點的就洗乾淨準備帶回家享用!

DSC03977.JPG

 

近拍芋頭

 

 

DSC03979.JPG

 

近拍芋種

DSC03980.JPG  

為了下次可以種得更成功,查了一些有用的"種芋頭"小知識跟大家分享:

1.要除蘗: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

芋定植存活後,分蘗(側芽)即開始生長,但分蘗會與母芋競爭養分,所以生長期間需除蘗。第一次除蘗通常在定植後4個月左右實施,隔2 ~ 3個月後再除蘗一次,生長期間約需進行除蘗2或3次。除蘗操作時特別注意切勿造成球莖及植株表皮受傷,否則容易使病原菌入侵造成危害。除蘗前將田間水位放至土壤表面,除蘗後勿立即灌水,在除蘗後2~3天待傷口癒合後再進行灌溉,可減少自傷口感染病害的機會。施肥也同樣避免在除櫱後的2~3天內進行。

2.最適採收期為定植後8.5個月起:

芋種植後7個月起,植株逐漸發生葉片黃化,地上部生長停滯,根系褐化等現象,表示球莖已進入成熟期。

3.最好吃的時候是農曆12月:(倒推回去應該農曆3月中種才對)

這時候,成熟芋頭剖面有明顯紋路,而且也「消根」了。而從田裡採收的芋頭,在通風的環境下「消風」,可存放二個月不會爛掉。經過「消風」後的芋頭,料理起來的口感,更顯香鬆可口。要注意的是,芋頭的存藏之道是不可以密封在塑膠袋中,要讓它透氣。

芋頭的營養成分也不錯,主要是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,每100克中含澱粉17.5克,蛋白質2.2克,比一般蔬菜高,因此,若是怕麩質過敏而不吃米麥的人,可以將芋頭當成其中一種"澱粉"類的營養來源,令我驚訝的是我一直以為只有酪梨是植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一種,但是每100公克的酪梨,也只有1.95~2.66g左右的蛋白質(為了讓大家了解這個比例大概是多少拿雞蛋來作對比:雞蛋,每100g有約12~14g蛋白質),所以很開心又多發現一種"素肉"的植物性來源^_^~

ps.為甚麼這一篇跳成41種呢? 今天我檢查了舊文,發現我"排數"時居然落了41就直接跳寫42...而88則重複命名了@_@,等會還要把刀豆給正名為第89種菜!....乎~ 還好我不是會計!
PS2.09/21整理發現41是車輪大南瓜....乎,只好把金門芋頭的編號再改為91了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活菜菜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