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開春種了很多顆的南瓜苗
都因為突如其來的寒流加上連雨掛掉了!
唯一一顆有長起來的是種在芭樂樹下的車輪南瓜
汐止的育冠行買的苗,一顆25元
老闆娘說可以種到3~4斤....不過.....這壞年冬就別多奢望
有結就好
101/03/01苗種下土
可能因為一直陰雨、又冷...長得很慢
到03/23才這麼丁點大,只有7片葉子!
05/29發現母花 第一次幫南瓜授粉
花謝了!可惜沒授粉成功
06/07...又發現兩朵母花
06/09 又發現小小母花,還有另一朵母花
順便幫一朵盛開的母花"授粉"(可參考: 第一次幫南瓜授粉)
可惜都還是沒成功,
反而另一朵不知到甚麼時候開花、甚麼時候已經結這麼大的南瓜母花,反而順利結成了!
很多母花的下場都是這樣"變黃",掉落! >x<
原因好像是水份太多,可是下雨我沒法控制.....愛~
還好這一株有生了一顆才掛! 很遜的經驗
6/22採收...才700多克.....噯!
檢討原因: 雜草沒除、南瓜根伸不到土地上;一開始沒有摘心;
關於摘心的部份查到的處理法是這樣:
中國南瓜分枝性較強,如任其發育生長,則側蔓太多,莖葉過於繁茂,將引起徒長落花落果,故應予整枝,母蔓任其生長不必摘心,
自主蔓基部最先發生的子蔓留2條,其後發生的子蔓及所有孫蔓(第二次側蔓)均留一葉摘心,此外,結果節位發生的側枝,應留一葉摘心。
ps.但我覺得若每多產生一個根部(新節位往下生的新根),可視為新株,因為已經又有根可以吸收養份,可往後加算兩子蔓再摘心!
後來新種的兩株,有特別注意初期,把南瓜附近的草都除乾靜,鋪上乾草,且在他自己長出鬚根的那一節上"補土",
每補土一次的地方,就如同多種一株南瓜,現在兩株都長得非常壯且分枝多...目前已經開始開很多公花,應該快要開始開母花了,
希望可以像我農友一樣,一株結個4~5顆大南瓜!
發現很多作物的原理很接近,像絲瓜、南瓜...都是初期很怕水,但結果時又要有充足的水.....
不過,每個品種的南瓜可以"結果"的數量本就不同,也許車輪型就是節比較少的那個品種....比方像栗子南瓜,正常一株就是結兩顆而已。
我自己授粉不成功的原因也找到:太晚授粉(8點多...)、同株授粉(下面是網路上查到的說明資料)
南瓜在清晨即已開花,午後花謝,如行人工授粉,應在上午8時以前授完,且愈早愈好,高溫期如在8時以後授粉,
因溫度已升高,花粉發芽力已減低,不易結果。南瓜為雌雄同株異花,異株授粉結果率比同株授粉為高。
最後附上農友公司提供的五種主要南瓜品種的詳細資料:
(一)、中國南瓜( Cucurbita moschata Duch. )種名moschata ( 拉丁語意麝香似的香氣 ),別名金瓜、番瓜、倭瓜,英名有Chinese squash、Winter squash (在溫帶地區早霜前收穫之後,能貯至冬天食用,故名)、Pumpkin、Cushaw等。
亞洲原產,根群發達,再生力強,耐移植,莖蔓稍細,分枝性強,莖橫切面常呈五稜形或圓形而有稜溝,莖色濃綠甚
至墨綠,有柔毛,節上易生根。葉圓形約呈五角狀凸出,葉色濃綠,葉脈分叉處有銀白色不規則斑紋,為其最大特徵,葉面葉背都有毛,葉柄有刷
毛,間或有刺。成熟果果梗木質化,堅硬,橫斷面五稜,生於果實之部份顯著肥大成所謂〝梗座〞。果實成熟時米黃色或橙黃色而有斑紋,且稍有果
粉,常有縱走果溝或果肋,果面平滑或瘤粒狀突起。果肉黃色或橙黃色,粘質。種子灰白色或淡黃色較細小,邊緣稍厚,其色澤也稍濃,珠柄痕圓形。
其代表品種如木瓜型南瓜(新育成品種如吉祥、仙姑、鳳凰等),為台灣栽培最普遍之品種,生長強健。抗病毒病力強,易結果,幼果也抗瓜蠅(被
產卵後不會腐爛而能癒合成疤),果型似木瓜,大小也相若,果皮呈黃綠色斑紋,果面平滑無溝肋,果重一公斤左右,皮薄,肉深黃色,也有橙色
的系統,肉質粘細,氣味芳香,甜味中等。一般品種較晚生。
(二)、灰子南瓜 ( Cucurbita mixta. Pangalo )
類似中國南瓜,但無梗座,種子邊緣灰色。
(三)、印度南瓜 ( C. maxima Duch. )
maxima為最大之意,別名西洋南瓜、金瓜、北瓜。英名Autumn andWinterSquash,中南美洲原產,根部再生力弱,苗期根群少而長,鬚根少。
莖圓形而粗,無稜溝,淡綠色至綠色,有粗毛。母蔓生長力強,分枝性弱,葉面及葉背有粗毛,間或有刺;葉形圓五淺裂,淡綠色或綠色,無白斑紋,果梗
橫切面呈圓形,有線條,果部殆不肥大,不呈梗座,質軟。
一般品種對於病毒病之抵抗力弱。果實常較大,呈扁球型、紡錘型、長型等,無溝肋,皮色有灰綠色、黑綠色、朱紅色、橙黃色等,果面無斑紋,肉厚,粘質至粉質,含糖
分較高,成熟後才有風味。種子大形而厚,乳白色至黃褐色,周邊不肥大,與中央部同色同質,珠柄痕斜形。
代表品種有栗南瓜群、打木群、Delicious群、Hubbard群、Banana群等,公司的一品、東英、大吉、東昇、百福、豐輝、萬歲等均屬之。
(四)、美國南瓜 ( C. pepo L. ) 蔡蔡子註:通常叫夏南瓜,但應是秋天涼爽時才能種!
英名Summer Squash(春季栽種後至夏季已可採收嫩果供食,故名),Summerand Autumn pumpkin,Vegetable marrow等。
北美洲原產。莖蔓有矮性及蔓性之分,多刺,橫切面五稜形,葉3~7深裂或淺裂,葉背脈上有剛毛或刺。果梗橫切面鈍五稜形,成熟時木質化堅硬,
與果實接著部稍細或肥大不顯著。果實常小形,型色變化甚多,肉白色或淡黃色,成熟後果肉堅硬成硬殼,肉通常無甜味。種子較小,黃褐色,
邊緣和中央部同色同質,珠柄痕水平或圓形。本種南瓜對於病毒病、白粉病等抗病力弱,莖及幼果易被瓜蠅產卵而腐爛。較為早生,且以採收幼嫩果為主要目的,
食用方法如胡瓜,適於炒食或作湯。代表品種蔓性者如筍瓜、白秋、TableQueen、Vining Vegetable Marrow、Crookneck等。
矮性者如Zucchini、Cocozelle等,公司的吉美、如意也屬Zucchini群。
(五)、黑子南瓜 ( C. ficifolia Bouche )
英名Fig-leaved Gourd, Malabar Gourd,莖蔓長大,生長力強,葉圓形五深裂如無花果葉;成熟果果梗堅硬,圓形或五角形,無硬座。果實長球型至橢圓型,
橫徑12~18公分,皮色為白綠斑紋至青綠斑紋(花皮),肉白色堅不可食,種子黑褐色或黑色,邊緣與中央同質同色,珠柄痕圓形。
南瓜品種間雜交有顯著的雜交優勢,生長勢力強盛,結果力強,產量顯著增加,目前台灣的南瓜優良品種,大多是第一代雜交品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