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.從固定品種開始採種(農家自己採種長時間的原生固定種)
- ◎固定種、在來種和F1種的差別
固定種:種苗公司開發已經一年的種子叫做”固定種”,在來種就是中文的”原生種”
F1是指數個品種雜交後的種子
◎固定種和在來種種植時各個會稍有不同,但F1種的生長和形狀幾無差別,但是他的下一代就會長得很不一樣,且有些只會結不能發芽的種子
F1是雜交強勢種,所以長得快;固定種慢慢長並不是長得比較慢,而是該作物本來的生長速度,如果持續自家採種的話,會一年比一年好!
- ◎固定種、在來種和F1種的差別
- 2.找出適地的品種來採種:
- ◎除了十字花科之外,像牛篣等等,須滿足一些條件才能開花的作物很多,因此,在溫暖的地方可以栽培作物但採種困難的情形也有。
- ◎高麗菜要開花的條件為: 要有一定的葉片數,然後經過寒冷(一段時間),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開花,必要的葉片數和溫度(冷度),依品種不同而不同!要採種時請注意品種的選擇。
- ◎放棄(不適合自己土地的作物)也很重要
- ◎除了十字花科之外,像牛篣等等,須滿足一些條件才能開花的作物很多,因此,在溫暖的地方可以栽培作物但採種困難的情形也有。
- 3.即使可用”根莖”等營養繁殖也採種吧!(因為種子才會慢慢適合當地風土氣候)如:蔥、蒜、分蔥、蕗蕎、韭菜
- 4.從完熟的果實中採種
-
◎追熟和乾燥的不同:
追熟是將種子放在”陽光不直射”且”通風”的地方
十字花科和豆科類植物的追熟,是要將種子留在”角果”裡,連同莖一起追熟,等角果變黃,幾乎已經乾了時,才放在太陽下乾燥! -
◎在室內追熟的時候,最好用電扇保持空氣流通
-
◎熟和枯是不同的
枯掉的植朱是因為生病或生命力差導致枯掉,比方枯掉後的蕃茄果實仍會”變紅”,但果實中的種子是”不行”的!採種時請選”建康”植株結的果實中的種子! - 5.選擇採種母株時,要維持該作物品種的特徵
-
◎種植蕪菁時,會把中間的莖較粗大的間拔掉,因為下面結的果已經”變形”,像這樣採種時要先了解該品種正常的”形狀”,選擇正常形狀的採種!
- ◎洋蔥採種的例子
如果將早生的洋蔥和晚生的洋蔥分開採種,就會有早生種和晚生種
但是如果沒有意識地反覆採種,之後會變成兩種都同時結果!
如果沒有需要早生和晚生種,則不需刻意分開採種! -
◎風土氣候不同,蔬菜也會跟著變化
比方說蕪菁在水份不足的土地上,形狀就會”拉長”,因為這樣較容易吸道更深土中的水份
比方說蘿蔔,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出的”會辣”的蘿蔔,種到肥沃土壤且氣候穩定的地方時,會變成完全不辣的一般蘿蔔! - 6.防止雜交(後面將有專篇更詳細介紹)
-
◎發現雜交品種時就整株移除
-
◎蟲子會沿著畦移動,所以同一畦上種兩個品種的話,很容易雜交,即使像豆類這種難雜交,可自己授粉的植物,不同品種也請種在不同的畦上!
- 7.只留生命力強健的種子(不只看結果和角果,也要看直株的強健度來選擇)
-
◎如何保留生命力強的種子
中間圖: 並不是只選結果較大的來採種,要看整株,有的植株整株只結一個”大”果,其他都不好也不行,寧可選所結的果實都不錯(雖沒很大),整株比較健康的來採種
下圖:採收前就決定採種的植株,如果只看結果大小,左右兩邊的那一顆馬鈴薯是一樣的,但是植株的茂盛度不同,所以應該先決定要採種右邊(較茂盛)的,等結果時才不會選錯! - ◎如果有一顆特別大的作物採種時要小心,因為有可能是之前”雜交”的結果,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跟其他的蔬菜很類似?
- ◎有時會越採種作物結的果實越來越小
有兩種可能:
1.大的先採去吃,只留小的採種
2.只留少數的大顆(比方只留兩株紅蘿蔔)採種,在近交弱勢(菜菜子註:跟人一樣,近親結婚產下的小孩很多基因病)的結果下,下一代越來越弱! - 8.保持遺傳因子的多樣性(育防近親繁直變弱,盡可能多採種)
- ◎如果已經發現自己的種子有近交弱勢的情形,如何補救?
可以和附近農家或種子行拿不同地方採種的相同品種種子種下去,就可恢復!
-
◎如果土地大小有限,又要維持多樣性(至少20株)怎麼辦?
1.可以將花莖剪斷採種面積就會變小
2.可以更替採種(每年採不同作物)
3.盡量要選擇有些”變化”的植株,選太相近的之後可能會有近交弱勢的疑慮,總之盡量多採種(多留植株)就沒有近交弱勢的問題
資料摘錄自:秀明自然農法自家採種指南 資料翻譯:樂活菜菜子
ps.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翻譯完摘錄給大家有沒有甚麼智慧財產的問題???? 只是覺得這份資料對想要幫助土地恢復生命的人很有幫助,如果有任何機構覺得不妥,可以留言告知,我會立刻把文章刪除的!!!